扛牢政治责任,织密防汛组织体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刻汲取凉山金阳“8?21”山洪灾害等惨痛教训,坚决摒弃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已成立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防汛减灾工作小组,全面推行“班子成员包项目、机关干部驻现场”的包保机制,将在建交通项目的防汛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完善“区交通运输局—项目业主—施工班组”三级应急联动网络,确保汛情预警第一时间传递、险情处置第一时间响应、信息报送第一时间精准。近期已召开全区交通建设领域防汛专题部署会,组织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开展警示教育和业务培训,推动全员树牢“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底线思维。
聚焦风险防控,筑牢安全防御屏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全覆盖、无死角”标准抓好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对桥梁隧道、高边坡、临河临崖路段、深基坑、施工驻地等6类高风险点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实行销号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三轮排查,发现的62个隐患(含3个重大隐患)均已整改到位。对所有在建项目的排水沟、涵洞进行彻底清淤,新增临时排水管道3.2公里;对易滑坡路段采取挂网喷浆、挡土墙加固等措施,完成11处应急加固工程;严格执行“三个紧急撤离”要求,为每个项目规划3条以上转移路线和2个安置点,确保险情发生时能快速安全转移。暴雨预警期间,坚决停止高空作业、深基坑施工,对塔吊、脚手架等设备进行加固锁定,对低洼处工棚、仓库全面清理搬迁,从源头上规避风险。
强化应急准备,提升快速处置能力。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全面夯实应急保障基础。修订完善《交通建设领域防汛应急响应预案》,细化“红橙黄蓝”四级响应措施,针对山区道路易中断问题制定“一项目一策”保通方案,近期已组织2次实战化应急演练。整合行业力量组建100人的专业抢险队伍,分设机械操作、道路抢通、物资转运3个专班,确保险情发生时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目前已储备挖掘机10台、装载机6台、砂石料1万吨、编织袋2万条、应急照明设备200套,在G212昭化城区过境公路等重点项目现场预置抢险物资,并与5家本地企业签订应急物资代储协议,实现“随调随用、就近保障”。
压实责任链条,确保工作落地见效。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与16个在建项目负责人签订防汛责任书,推行“项目经理+安全员”双岗驻守制度,督促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机制。局领导班子带队成立3个专项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明察暗访,对责任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坚决通报问责。在“七下八上”关键期实行“日调度、周通报”,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将防汛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一票否决”事项,以严明纪律倒逼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