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驻村 用“行”助村 ——剑阁县开封镇作坊村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纪实

剑阁县交通运输局 2025-05-07 分享:

剑门群山环抱处,开封镇作坊村绘就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这里山峦叠翠,阡陌纵横,2055名村民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书写答卷。

2024年以来,剑阁县交通运输局驻作坊工作队始终牢记组织重托、扛起职责使命,尽职尽责驻村、用心用情帮扶。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优势,携手村“两委”,脚沾泥土、心怀真情,在田间地头、在村民家中、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阔步向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抓党建促引领

让组织堡垒“强”起来

筑牢基层堡垒,凝聚振兴合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驻村工作队将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创新“理论+实践”学习模式。村党支部活动室成为“红色充电站”,驻村第一书记带头讲党课,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与乡村振兴政策解读深度融合,让党的声音直通田间地头。

“过去开会念文件,现在结合村情讲政策,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开展“党建+业务”联建共建,与剑阁县交通运输局党支部结对子,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全年开展政策宣讲12场,覆盖群众600余人次,让“乡村振兴人人参与”的理念深入人心。

抓帮扶促振兴

让民生民心“暖”起来

提高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一直是驻村工作队的头等大事。驻村工作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队员们的足迹遍布7个村民小组,每月入户走访超200户,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着群众诉求。“张大娘的药费报销要及时跟进”“李叔家的危房修缮资金得协调”……一件件“关键小事”,成为工作队心中的“头等大事”。通过健康帮扶、教育补助、产业奖补等组合拳,针对“六类重点群体”,开展月度排查和不定期回访,通过每户的帮扶联系牌与村民建立直接联系,第一时间掌握村民最新动态信息,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确保应纳尽纳。

同时开展了以购代扶,暖心助农活动,为重度残疾户、低保户、特困户等群体家庭的农产品进行采购代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手中,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抓品牌促带动

让特色产业“兴”起来

在开封镇作坊村五组路边一座不起眼的小院里,不时飘来阵阵酒香,阵阵酒香弥漫在空气中,丝丝缕缕萦绕心头,醇厚而韵味无穷。只见夫妻俩正在摊粮、撒曲、上甑……厂房里热火朝天,一道道工序井井有条,酒液潺潺流入事先准备好的罐子里,瞬间泛起细腻的酒花,让人陶醉其中。

曾经,创业对于缑朝满夫妇而言,是件遥不可及的事。缑朝满和妻子均是三级残疾,上有两位年事已高的父母,下有正在读书的两个孩子。前些年又因发生意外,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他深感迷茫,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鼓励和帮助下,他重新树起生活的勇气,在参加完县残联组织的技术培训会后,缑朝满拜原开封酒厂老师傅为师,学习古法酿酒技艺,自此缑朝满便开始了家庭作坊的酿酒之路。

这仅是驻村工作队产业帮扶的一个缩影。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近年来,驻村工作队立足作坊村实际,接续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助推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特色肉牛养殖产业,引入百林河肉牛养殖企业合作,建成新型肉牛养殖场,积极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150万元。稳固付红金银花种植合作社标准化种植金银花86亩,投入资金15万元。积极孵育经营主体,全村打造家庭农产8户,投入资金40万元。同时,探索村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推动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

抓建设促提升

让服务群众“实”起来

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资金,修建道路2.3公里。改善灌溉设施,维修整治山坪塘1处,保障6、7组农田灌溉,惠及人民群众60余户。巩固提升安全饮水,新建村级供水工程1处,解决5组李家山30户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加强村庄治理,全村辖区内各组分散布置垃圾房14处,驻村以来作坊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748.8万元,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抓治理促和谐

让文化育人“活”起来

文化生活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以乡村文化建设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从内在激发乡村发展潜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强大的精神动能。

驻村工作队特别注重乡村文化建设,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硬化村委会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完善文化宣传栏、表示标配等设施,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定期组织开展道路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改善人居环境;开展“红黑榜”等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发展。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作坊村驻村工作队用脚步丈量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他们深知,乡村振兴不是敲锣打鼓的“面子工程”,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里子功夫”。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扎根乡村热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何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