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严格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从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和燃油消耗核查方面,严格营运车辆市场准入,新增客运班车(农村客运除外)全部发展为中、高级车型;对不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车辆不予配发《道路运输证》;对年均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班线,严格控制新增班线和运力。
二是优化运输组织结构。鼓励经营者采取“滚动发车”的方式调度(配)客运班车,对各条客运班线进行运力资源整合,减少运力空驶;推动长途班线节点运输,积极探索短途客运班线公交化运作模式。鼓励货运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升运输综合效率;加快上西物流中心等5个物流项目建设,开发建设市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三是推广应用绿色道路运输装备。推进CNG、LNG汽车在道路运输、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中的应用,大力发展气电混合和CNG公交车,逐步增加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汽车比例,发展绿色道路运输。
四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公共交通覆盖面和通达深度,提高市民公交出行分担率;推进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城市公交车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步伐,大力推广使用低能耗、低排放、清洁能源、新能源公交车。
五是加强机动车维修行业污染治理。充分发挥汽车维修企业污染防治的主体作用,着力引导企业建立完善污染防治管理机制,着力提升维修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着力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汽修设备,着力推进落实维修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六是强化营运车辆技术管理。督促经营者定期到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对营运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对汽车尾气排放检测不达标和技术等级达不到二级以上的车辆不予年审。
七是强化营运车辆动态监控。督促运输企业使用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严格控制营运车辆行驶速度,对发现的超速行为,及时提醒、警告,及时纠正,使车辆行驶速度符合车辆经济速度原理,降低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