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助力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市运管局抢抓交通脱贫攻坚机遇,以破解农村客运发展难题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农村客运“村村通”工程,推进城乡客运片区化、网络化运行,基本建成了城乡统筹、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道路客运体系。2016年,全市有233个乡镇通客运班车,占99.7%;有1492个行政村通客运班车(含公交车),占59.7%,通其他客车的行政村673个;新建农村招呼站382个。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落实中央农村客运成品油补贴政策,全市每年发放农客油补资金1500余万元,减轻企业负担,维护农村客运稳定。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推动农村客运发展,2016年全市完成148个村617公里脱贫攻坚通村公路建设的基础上,开通客运班车的乡镇233个,通客车的建制村达2065个。
二是搭建客运平台。连续三年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5428万元,提升改造等级客运站8个,新建等级客运站6个、乡镇客运站17个,全市等级汽车客运站达138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5个、三至五级站132个,乡镇客运站覆盖面达56%;建成农村招呼站977个,覆盖面达39%。基本形成以城区汽车客运站为中心、乡镇客运站为支点的农村客运经营网络。
三是优化运力结构。积极引导客运企业根据道路状况、客源、路程等实际,合理调整农村客运客车车型、档次,形成高、中、低档齐全,大、中、小配套的运力结构。全市开通县际班线164条、县内班线356条,营运客车1200余辆,座位22700余座,日均发班1700余班次、运送乘客17000余人次,基本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四是创新经营管理。实行专线营运与区域营运结合,市区至乡镇实行专线营运,客运车辆不得跨区域串线营运;乡镇至村实行区域化营运,客运车辆可以在核定的毗邻的村组之间运营。农村客运车辆统一由客运公司出资购置,驾驶人统一招聘、培训、考核合格后核发上岗证,实行公车公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标准,定时、定点、循环发班,确保农村客运稳定、持续发展。2016年完成2个乡镇客运片区化经营改造,完成市城区至朝天城区客运公交化改造,完成市城区至唐家河、剑门关、昭化景区旅游班线改造,完成了重点景区内客车接驳、区域运行改造。
五是拓展服务举措。大力推动客运城乡一体化、区间网络化、乡村辐射化、布局合理化发展,创新客运服务举措,采取以班车客运为基础、其他客运方式为补充的农村客运经营方式,实行区域经营和开行学生班车、赶场班车、周末班车、循环班车、电话或网络预约车等方式解决群众出行。充分利用“互联网+出行”,搭建联网售票系统,全市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全部实行联网售票服务网络,实现客运站和客票代理机构以及互联网、手机、自助设备等多渠道客票信息查询和售票。2016年全市网络售票达18万余张,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便捷的道路客运服务。